8月2日,国民信托该资格获批,这也意味着该信托公司未来可负责管理特定目的信托财产并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转型背景下,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实现高速增长。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转型过程中,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是信托公司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体现,这将成为信托机构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国民信托资格获批 将进入资产证券化业务全链条
财联社记者发现,国民信托是时隔两年后又一家获得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资格的信托公司。银保监会官网信息显示,此前,2019年7月,民生信托获批拥有该资格。
“获得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资质后,公司能够在前期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的ABS、ABN等业务的实践基础上,全面进入资产证券化业务全链条,更好的发挥信托制度优势,以此为契机加速标品化信托布局。”国民信托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已有44家信托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据银保监会官网统计,2017年之后获批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资格的信托公司共计有3家。
在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看来,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资格的获得,意味着国民信托将具备管理特定目的信托财产并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综合能力,可以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帮助客户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
据中融信托研究发展部舒占伟介绍,我国资产证券化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行初期探索。2005至2008年资产证券化试点开启,《关于证券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为资产证券化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2017年以来,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委贷新规”、“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监管文件,鼓励资产管理机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实际上,在《资管新规》及《资金新规》(征求意见稿)的引导下,信托行业自2018年开始,逐步压缩融资类和通道类信托业务,提高投资类业务,转型和创新成为信托行业发展主基调。一位信托业内人士称,加快净值化转型,做大标准化资金信托规模,已成为众多信托公司的选择。在转型过程中,非标转标、资产证券化业务成为首选。
迎新发展机遇 信托参与资产证券化规模大增
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ABS)、企业资产证券化(企业ABS)和交易商协会下的资产支持票据(ABN)。
财联社记者根据统计发现,今年以来,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实现高速增长。
据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7家信托公司参与了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共发行101笔,规模4622.86亿元,同比增长82.67%;另外,36家信托公司参与交易商协会ABN业务,共发行279笔,规模2931.63亿元,同比增长53.69%;此外,有13家信托公司作为原始权益人参与企业ABS,参与131笔,规模1314.32亿元,同比增长85.81%。
“资产证券化具有产品标准化流动性高、受投资者青睐、基础资产多样化市场拓展空间大、政策鼓励保驾护航等业务优势。”舒占伟表示,近年来,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业务领域实现了快速扩张和高增长态势。在强监管背景和经济下行环境下,持续发力资产证券化业务,是信托公司回应监管要求、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信托业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体现。
信托公司谋求转型的大背景下,以资产证券化和家族信托为代表的服务信托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帅国让指出,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明显优势,一是信托凭借制度优势充当SPV(特殊目的载体),以实现破产隔离、收益特定化和办理抵质押等功能;二是信托横跨CLO、ABS、ABN三类资产证券化市场都可以作为发起机构;三是信托与券商相比,在债券承销时所计提的风险资本较低。“证券化专业能力、资产管理及处置能力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关键。”。